为加强馆藏文物标本的管理与利用,更好地体现文物标本的陈列展览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科普宣传价值、教育教学价值,近期市博物馆专门设立了文物标本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质地、来源、时代等对标本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编号,统一按序归类存放。 
这次整理工作共清点文物标本415筐,主要为陶器(片)标本,囊括了自北辛文化时期以来各个文化时代的标准器,例如: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夹砂鬲足”,龙山文化时期的“鸟形喙足”、“蛋壳陶”,岳石文化时期的“蘑菇钮捉手”等等。这些标本,都是研究滕州古代历史文化与社会变迁的珍贵实物资料。市博物馆还根据不同标本的大小、类别、材质以及储存条件的需要,添置了相应保护设备和耗材,为文物标本的安全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进一步提升馆藏文物标本的管理水平,市博物馆还邀请了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先生莅临现场进行业务指导和座谈交流。刘延常馆长对文物标本进行了细致的查看与鉴定,现场为工作人员答疑解惑,尤其是针对标本的分类、断代及辨别方法,结合标本实例进行了详细指导。 
文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实物见证,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生命力、想象力。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让人民群众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明根脉。此次文物标本室的设立,是滕州市博物馆科学化、规范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加强文物标本的保护、研究、展示和交流,可为深入研究滕州历史文化搭建丰富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平台;同时,也为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供了生动素材,通过举办标本展览、科普讲座等形式,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滕州的历史文化,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